我的卡正常工作,可是礦池提示掉線,一天好多次呢!
我1張卡的接受數量,比2張卡還多!
我在礦池A的接受比礦池B多,是不是收益也多?
最近總是看到用戶討論上面這些問題。
挖礦的流程簡單地說是“礦機開始”->"礦池下發任務"->"礦機干活“,礦池不停地下發新任務,礦機不停地根據新任務干活。
下發任務的時候,有一項參數是“難度”,挖過門羅系幣的用戶對難度可能不會陌生。
ETH幾乎沒有看到“難度”的說法,但他是真實存在的。下面幾張圖分別指出了蜜蜂礦池,星火礦池,魚池的起始難度。
蜜蜂礦池下發任務的難度
蜜蜂礦池自動調節后的難度
星火礦池下發任務的難度
魚池下發任務的難度
說到這,你可能大概明白了,接受的數量都是因為難度作祟。
就像我們在工地搬磚,會自動調整難度的工地,對于年紀小的、體弱的給你搬小磚頭,對于年輕力壯的給你搬大磚頭。小磚頭積少成多,大磚頭搬一塊抵幾塊小的。
同樣是工作了2天5小時左右,5張GPU的接受是12415,1張GPU的接受是9927。用我們工地搬磚的說法,是搬了12415塊大磚頭和9927塊小磚頭的區別,最終記的酬勞是等值的。
星火和魚池是固定難度,老用戶會發現在這兩個礦池,接受數量增長很慢,就是因為……
單卡用戶,因為總算力低,可能十分鐘,甚至二十分鐘都沒有碰撞到一個“有效”,礦池沒有接受到“有效”數據,就認為你是掉線狀態,所以可能出現誤報。
正由于難度不同,相同算力的礦機在不同礦池之間以“接受”數論好壞,是錯誤的,也不能以此來判斷收益高低。
你可能會問,那選擇固定難度的礦池好?還是選擇會動態調整的礦池好?要我說,都好。通常我們也不關心難度,悶頭挖。
往后,只要在原版信息窗口看到dif或者diff(英文difficult的簡寫),就知道挖礦有多難了。